荣格《心理类型》

其实,这书我根本看不懂,只是抱着有始有终,挖坑要填的心态硬着头皮翻完的。没错是“翻”不是“读”,好多地方一大片的中文,里面每个字我都认识,可是连起来之后,他在说什么?跳着读,跳着读吧……

荣格是个怪才,他的思想博大精深而又晦涩难懂,在《心理类型》一书中,他从的哲学、美学、文学、宗教等领域出发,从深广的历史中,从三组两两对立的维度对人的心理类型进行分类,分别是

  • 内倾外倾
  • 思维情感(理性)
  • 感觉直觉(非理性)

后人又加上了计划展望这个维度,形成了现在的MBTI。我总觉得这几个单词翻译过来后完全词不达意,丧失了原意。算了,不纠结了。

如上所述,这书我根本看不懂,所以,我决定只谈谈自己有所体会的一个维度——内倾和外倾。注意这两个词是中性的,但是一旦换成人们更熟悉的两个词——内向和外向,是不是感觉就有了褒贬之分?没错,人类社会就是由外向者主导的,他们占领了话语权和制高点,从世俗的角度来看,一般来说,内向就是不好的。我忽然很好奇为什么没有平权主义者为内向者争取话语权呢,就像他们为LGBTAQ所做的那样。大概是因为一部分内向者认同了这种歧视,另一些则毫不在意,毕竟内向就是不爱说话的代名词啊,懒得跟你说,呵呵。

外向型毫无疑问是受到这个社会的眷顾的(也许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),他们在公众面前能言善道,充满自信,很快能建立有价值的人际关系,获得了广度;而内倾型则深藏不露,缺乏人际关系导致难以往广度发展,于是走向了深度。

奥斯特瓦尔德为科学家写传记时,把他们分成古典型和浪漫型,其中“古典型很少甚至从未成功地以他自己的心灵之火去点燃别人的心灵。通常只有他们寿终正寝之后,才通过作品显示出他的影响;换句话说,这种影响只有发掘他的遗著之后才会出现。”这里的古典型实际就是我们说的内倾型。艺术更是这个问题的重灾区,后映像派三杰,塞尚、梵高、高更,哪个不是去世后才声名斐起的?

PS:今天无意中看到google相册给我推送的去年今日:7年前的今天,我在一个人逛上海科技馆,苏州平江路、观前街,如今依然是一个人。内倾者并不缺乏行动力,他们只是不知道如何跟人相处。

updatedupdated2022-02-222022-02-22